上甘岭战役69周年图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美军行动代号Operation Showdown(中国称“金化攻势”)。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此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双方伤亡约3万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此战对朝鲜战争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上甘岭战役69周年图
【战役背景】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联合国军”处境愈加被动。此时,正值美国总统选举和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召开前夕,战俘遣返谈判陷入僵局。“联合国军”为适应政治斗争需要,破坏志愿军和人民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求在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先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向朝中方面施加压力,继之于10月14日开始在朝鲜中部战线发动“金化攻势”,对位于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两个连的支撑点阵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实施进攻,企图夺取志愿军的防御要点五圣山,改善其战场态势。
上甘岭战役69周年图
【战役经过】此次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10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总面积不足4平方千米的上甘岭地区,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将高地上的土石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整个战役经历3个阶段。
上甘岭战役69周年图
第一阶段,争夺表面阵地
“联合国军”经过两天的炮火准备后,于10月14日5时开始进攻。“联合国军” 原以为只需投入2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即可占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但进攻发起后,遭到志愿军顽强抗击,第一天即投入了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并动用了300余门大口径火炮、30余辆坦克、40余架次飞机进行支援。美军和南朝鲜军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连续发动猛攻。
上甘岭战役69周年图
第二阶段,坚持坑道斗争
“联合国军”在第一阶段进攻作战中遭受损失后,调整部署,将遭受重创的美军第7师撤出战斗,进攻任务全部交给南朝鲜军第2师,并将南朝鲜军第9师调至金化以南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志愿军第3兵团和第15军,根据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关于抓住敌成营成团冲击这一有利时机予以大量杀伤的指示,为准备进行决定性反击,对上甘岭地区的部署进行了调整。第15军令第45师全力投入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作战,并重点进行坚守坑道作战;以第29师接替第45师其他地段的防务。同时,以第44师、第29师部队在相邻地区加强对当面敌人阵地的反击作战,牵制敌人力量,配合第45师作战。
上甘岭战役69周年图
第三阶段,实施决定性反击
10月30日夜,志愿军第15军以第45师5个连、第29师2个连与坚守坑道的3个连相配合,在百余门火炮支援下,对597.9高地进行反击,夺回了表面阵地。11月1~5日,“联合国军”每日都以1~6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实施攻击。志愿军第12军部队于1日开始投入战斗,以第31师第91团和第93团1个营与第45师防守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巩固了597.9高地。
上甘岭战役69周年图
此次战役,志愿军第15、第12军击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并进行了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阵地,粉碎了“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表明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对抗击强大火力的突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具有巨大作用。